主要是冥王星不满足现代天文学对行星的定义标准,在年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开除了大行星行列,降级为矮行星,并衍生出“类冥天体”的分类分支。
我们来看两者的数据:
水星:质量3.3*10^23kg,直径km,轨道平均半径0.58亿公里;
冥王星:质量1.5*10^22kg,直径km,轨道平均半径58.5亿公里;
现代天文学对行星的定义,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条件一:需要环绕恒星运行;
条件二:能够清除所在轨道附近的其他天体;
条件三:质量足够大,并在重力作用下,使其自身形状呈球形;
以上三点,就是对行星的定义标准;但是,各条件要求并没有严格的定义界限,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于是行星和矮行星也将存在定义的模糊地带。
水星作为最靠近太阳的大行星,其轨道非常稳定,自身没有卫星,轨道周围也没有其他天体(也许是太阳帮它清理了),但水星是完全符合行星定义标准的。
冥王星虽然体积也很大,直径几乎是水星的一半,但是对行星定义的“条件二”并不符合。
因为在它的轨道周围,还存在其他相对较大的天体。
比如:冥王星处于柯伊伯带的内侧,在附近还存在阋神星(直径公里)这样和冥王星差不多大的天体。
如果把冥王星看作大行星,无疑还会带出许多大行星,连它的卫星“卡戎”直径都有公里,而且冥王星和卡戎相互潮汐锁定。
另外,冥王星的轨道偏心度太大,近日点44亿公里,远日点73亿公里,和其他八大行星完全不一样,这些都是把冥王星降为矮行星的理由。
好啦!我的内容就到这里,喜欢我们文章的读者朋友,记得点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