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对宇宙深空进行探测时,往往都包含着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在行星“阵营”中试图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其中最关键的一个指标就是看是否存在着水资源。在太阳系中,火星、月球乃至更远的木星、土星的一些卫星中,科学家们都发现了大量水冰存在的痕迹。
近地行星的不同境况
作为太阳系内行星(岩质行星)的四大星球来说,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形成了目前迥异的状态:
地球处于太阳系宜居带的中心,不但拥有广袤的海洋,而且还有无数活跃的生命体;
火星处于太阳系宜居带的外缘,气温偏低,质量又比较小,内核活动的提早停止,使其失去了磁场和绝大部分的大气,表面一片荒凉,不过在两极和一些陨石坑内部,清晰地显现出存在着大量水冰;
金星处于太阳系宜居带的内缘,由于历史上火山喷发异常强烈,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喷洒出来,形成了浓厚的大气层,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层产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表面平均温度高达摄氏度。再加上云层中含有大量硫酸雾滴,经常爆发强烈的闪电和硫酸雨,所以表面环境异常恶劣,成为太阳系行星中平均温度最高、气候最为恶劣的行星;
水星是所有行星距离太阳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只有万公里,表面的形态和月球有类似之处,陨石坑、早期岩浆流印迹清晰可见。由于质量较小,内核热量散失速度快,磁场很早就消失,再加上受到太阳风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大气层非常稀薄。其表面的平均温度,在太阳系行星中仅次于金星,达到摄氏度。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的发现
大家知道,水冰能够存在的条件,温度是最为关键的,像水星表面多度的高温环境,理应不具备水冰存在的条件。但是,通过科学家们几十年的观测研究,还真的发现了水星上面存在水冰的证据。
早在年,位于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年已经坍塌损毁,退出历史舞台),向水星发射了一组强电磁波信号,经过十多分钟之后,电磁波信号从水星返回,被位于美国西弗吉尼亚绿岸山区的绿岸射电望远镜所捕获。
科学家们通过对发射的电磁波信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了雷达信号的反射率要比预想的高很多倍,通过类比分析,科学家认为只有厚度达到数米、纯度很高的水冰层,才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据此,科学家们推断,在水星的两极区域,或许存在着上亿吨的水冰。
这里不得不对已经“退役”的阿雷西博望远镜点个赞,它不仅仅能够向遥远的宇宙深空发射无线电信号,而且还可以利用多波段的发射信号能力,来对一些近地天体开展精确的探测。在它的“一生”中,干过最多的活,当属探测近地小行星,这里就应用到和探测水星一样的雷达功能,对小行星表面的形态、持续观测运行轨迹、精确计算所处的位置、预测走向等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水星信使号探测器的验证
因此,阿雷西博望远镜对水星的探测结果,科学家们对其准确性是非常认可的。在发现这一结果之后,一些科学家就马不停蹄地对水星存在水冰的原因,来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从目前对水星大气层的构成分析结果看,密度是极低的,仅有地球的万亿分之一,但是通过之前的探测,还是能检测出其中含有氢、氦、氧、碳、氩等气体以及微量的水蒸气。而联想到水星在形成之初,大气层还是存在的,其中水蒸气的含量要比现在丰富得多。再加上来自遥远区域的彗星撞击,也会在水星上留下不少的水资源。当然,历史上有水,并不代表着现在一定会有水冰,毕竟水星大气层几乎全被太阳风吹跑了。
所以,为了验证阿雷西博望远镜的观测结果,年美国发射了信使号水星探测器,携带了多种仪器来对水星进行轨道探测,其中既有能探测和绘制水星表面地形地貌的激光高度计,还有能够探测水星磁场环境的磁力计,另外还有探测水星空间和地面元素比例、岩石组成、水冰存在与否的4种分光仪。
在利用上述仪器绘制出了水星表面的第一张中子通量图,从这张图中发现了在水星的两极区域,存在着大量氢原子,而在太阳系中,氢原子往往来源于水分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间接印证了水星上存在水冰的结论。
从水星的自转角度看,它的自转轴几乎垂直于公转轨道平面,因此它的两极区域环形山的底部,是永远也没有机会被太阳光线照射到,再加上大气非常稀薄,不能通过空气对流来传导热量,所以在水星的两极的部分地区,温度将会相对很低,足以让水分子以水冰的形式存在。
当然,信使号探测器仅仅完成了水星水冰的间接测量,科学家们通过推测的方式使所有的证据实现了“闭环”。而至于水星上面到底有没有水冰,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它的两极区域进行采样分析,或许不久的将来,水星关于水的谜团就会被揭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