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水星 >> 水星类型 >> 正文 >> 正文

哥白尼的遗憾水星

来源:水星 时间:2025/5/8
哥白尼的遗憾——水星哈喽大家好,欢迎来到清心谈科技,今天小编要和大家探讨的就是有关于水星的故事。相传,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临终的时候,眼睛直瞪瞪地望着窗外。他的夫人问他:“您是放心不下《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哥白尼摇了摇头,还是瞪着双眼。“是不是惦记内行星的位相尚未得到证实?”哥白尼闭了一只眼睛,用一种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喃喃地说道:“我想看看水星。”原来,为天文事业奋斗了一生的哥白尼,始终没有看见过水星,以致抱恨终天。这个传说也许有虚构和夸张的成分,但是水星难得一见却是千真万确的。水星是太阳系9大行星的“老八”,直径只有公里,比月球略为大一点。它离我们最近时也比月球远多倍,所以在我们的眼里,水星不过是一个小而又小,而且很微弱的亮点。水星不易看到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好像一个怕羞的“姑娘”,老是在“母亲”的身边躲躲藏藏。有时跑到太阳的身后,使我们根本就看不见它;有时跑到太阳的前面,淹没在强烈的阳光里。只有当它跑到太阳的两旁,并且离得最远的时候,我们才能观察到它。水星离开太阳的角度最大不超过25°,所以它在太阳前后出没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它要么出现在黎明的东方地平线上,接着很快隐匿在阳光里;要么显露在黄昏时的西方地平线上空,露一下面,就又很快进入地平线以下了。如果地平线附近有点薄雾或者远处是山峦,那就更难观测到水星了。从地球上看去,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视角不超过28。我国古代把30°称为一“辰”,因水星离太阳的视角距不超过一辰,故把它称为“辰星”。写成于公元前年前后的马王堆出土帛书《五星占》说:“北方水、其神上为辰星、主正四时”。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太近,经常淹没在阳光之中而看不见。就是在最容易观察的条件下,也只有日落西山之后,在西方只有夕阳余辉的低凹地方,或是每天清晨日出之前,在东方地平线上,才能看到水星的形象。此外,由于离地平线太近,星光要透过厚厚的而且很不宁静的地球大气,因此,水星的星象摇曳不定,很难让人仔细地端详它的容颜。水星,早在有文字记载以前就被人们发现了,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才羞答答地吐露出部分“真情”,显出庐山真面目来。那么是谁在何地、何时发现的这颗行星呢?是文明古国的人们,在悠久的天文观测过程中,人们偶尔在西方低空或东方低空看到的这颗亮星,就是水星。我国春秋时代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关于行星的诗句,说明在春秋之前,古代人们对行星已经比较熟悉了。在秦代以前,古代人看到水星位置总是在太阳两侧,离太阳从不超过一辰(30°),现在得知水星与太阳的角距离不大于28°,可见我国古代的观测是相当精细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关于水星的记载,在西方被认为是最早的,那是在公元前年11月15日,当时水星位于天蝎星座β和8两颗亮星附近,呈三足鼎立状。年,哥白尼著《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与水星、金星等一样,都环绕太阳运动,有人反驳哥白尼:“如果水星、金星两行星在地球轨道内侧绕太阳运动,我们就应该看到它们有位相变化,为什么谁也没看见过这种现象呢?”哥白尼回答:“上帝会让人们发明某种仪器,帮助我们的视力,有一天你们终究会看到它们的位相的。”年,意大利的夏帕莱利经过多年观测以后郑重宣布:水星的自转周期等于它的公转周期,都是88天,因而就像月球总是从同一面对着地球那样,水星也是以固定的一面对着太阳。有的科学家还用潮汐效应对水星自转与公转同步的性质作了解释。于是,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天文学家们还根据水星的这个特点推测,它是一颗最热、同时又是最冷的行星。向阳面是永恒的白昼,温度高达℃;背阳面是无尽的黑夜,冷到-℃,在这里就连氢气和氧气都得冻成硬邦邦的“冰块”。19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表面了解甚少,不过对于水星的运行却了如指掌。他们观测到水星轨道近日点的移动要比按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算出的数值大。法国的勒维耶根据他发现海王星的经验预言,水早轨道内还有…颗未被发现的行星,在影响水星的运动,改变轨道近日点的移动。有人还急忙把这颗行星命名为“水神星”。但是这次勒维耶却没有言中,那颗“水神星”纯属子虚乌有。天文学家为此困惑了多年。直到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才真相大白。原来在太阳附近的区域,引力作用不再遵循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而要用广义相对论来代替。按相对论计算的结果,与观测值果然非常吻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人们早已不像古时候对水星了解甚少,我们已经对水星或者说太阳系都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哥白尼的预测也没有错,现在很多的天文望远镜都成为了我们研究星体的得力助手,可惜的是哥白尼终究还是没有完成他毕生的愿望,在临终前见到水星一面。好了,今天有关水星的探讨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次再见。本文是清心谈科技原创文章,禁止抄袭,转载请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