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水星 >> 水星车标 >> 正文 >> 正文

水星第6期行星组诗谭毅

来源:水星 时间:2022/5/11

水星诗刊第6期诗选

人们折叠着遇见,脸错过脸

而水星知道流动与凝结

行星组诗

梦中的一段睡眠(水星之神)

鱼从身上卸下鳞片,呈给黄昏的天空。

水星升起时,这薄弱意识可搭乘光

下垂的速度运行,找到花朵

那蜜一般泛着呼吸之甜的深处。

鱼和水星流动在同一束光中。

骨头如枯叶撑开分散的轨道。

“它也知道绽放的欢欣。

不愧为我鱼身中近花的通途,

为浓荫扩出阴凉边界。”

鳞片乃偏转的梦之密度。

“水星之神,你承受那更强烈的

太阳照射,此刻可否倾斜下来,

在水波与皮肤的棉麻之间,

留下一则怜悯。

生命与生命得以在透明之中

弱摩擦地相聚。”世道辗转,

人们折叠着遇见,脸错过脸。

而水星知道流动与凝结

可削减人们的目光和身躯,

塑造深切、空想的心。

黎明时我将醒来,那映照水星的鱼

已悄然脱身回到暗处。我该出门

服伺我的柳树,它是风的嫩蕊,

比星光更羞涩的舌尖。

橙(火星之神)

“橘红色的火星已将自己的繁华降落得

很低。”当父亲触摸刚从阳光中摘下

的柑橘时,我的舌头使用了一些甜蜜的词。

味蕾们一起碰了碰火星稀薄、寒冷的空气。

晚上,玻璃灯盏中的植物油,在飞虫

细微的震动中发热。“我们此刻的光明

来自火星神,尽管他隐身尘暴,

像恭候于苍白胡须之中的智慧。”

或者,胡须只是下滑的语气:

它从不清洁的嘴中逃离,以透明

而有条理的态度挽救它的道路。

“只要面向着火星神祈祷,我们父子

就能安然。”正如火星上的陨石坑

眺望着北方年轻的平原,知道

他们在地层之中连成一片。

而夜里跑过的狐狸曾用一声悲啼

摹仿过人类颤音窜动的喉咙。

它身体上每一根毛发都在橙红之中

吵闹起来,像等待着

去往火星团聚的、拖长了身体的砂子。

风速(土星之神)

平原上的石屋,曾运行于土星外围,

以卫星为主人带来风和收割的弧。

如今,它们被轻轻放置在大地,黄金般

稳定地运行于男童尖锐的歌声间。

划破晨昏的餐食,还在金属刀具里

遗留着父母的犁,与路途重叠处

那荒凉的边缘。灯下,它们拥抱着

无数颗豌豆饭中的家庭

和磨灭在淀粉中的细腻欢乐。

土星拥有太阳神所允许的最高风速。

他抵达我们生活的底层:那里,

岩石和冰像骨头里擅舞的乞丐。

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日子,都渗透着

死亡融化时手镯相碰的声音。

“今天,我们一同沿着梦

追踪那些萤火虫。时光就不会

在我们疏忽时白白泄漏。”男童对兄弟说。

成年后,他们在睡莲之间钓鱼时,

土星云层中的条纹,正一层层

收紧自己瓣中的双翼。而那些

被他们钓走的鱼,精明地活在

家中的灯芯草里,给他们的睡眠

笼罩上一层来自天空深处的光明。

分布(木星之神)

我支撑那些烧过的枝条,以暗褐色

熄灭的方式。他们向天空上升,比粉末

更细腻地长出贯穿星球的轨道,

如地上的树木一般蓬勃,却更清凉、无声。

星球们,你们沿椭圆道路转动着离开,

而用于思考的头脑,来自我和我的心;

我们呈现给天空欢欣的祭品,在摩擦

和燃烧的瞬间闪烁。下方的人们看到

秋天如星云笼罩在身上。他们解开发髻,

释放一阵阵乌烟。星球在凡间

也有叹息,围绕着自己的前世与后代。

唱法(金星之神)

地球上的云,想着金星上那更为浓稠的

兄弟。他们聚在一起,念“危险经”。

风捧着大秃顶,快速打理岩石的明亮度。

当酸雨降临时,坚硬的表面泛起一阵

稀薄的微笑。咕噜咕噜,这微笑

沿星球轨道,滚动至接近人类清晨的地方。

亿万年积累下的白,供给世人们

从古时而来的一天或一缕棉花般的气。

在燃烧得清晰的夜和它更浅显的

剩余动静之间,在发丝和它的茉莉之间,

火已经抽身去往金星:那更适于

从岩石中发出歌唱,在山的原有边界上

增加一层红舞蹈。而云下的儿童

拿着花露水瓶,转动发红皮肤下的

小火山,和即将蒸发、凝固的水玻璃。

老人们在一旁继续祷告,那擅编戏词

的肺,从水烟袋里喷出了一种新气味。

而金星的黑眼圈正式到场,逐渐

占满了烛光之下,那软下来的夜。

(选自谭毅诗集《天空史(第一卷):诸神》,香港飞地书局出版,年。)

作者简介:谭毅,四川成都人,现居昆明,任教于云南大学美术系。著有长篇小说《内与外》《橘中线》和《安乐祭》等,已出版诗集《天空史(第一卷):诸神》()、《家与城》()和戏剧集《戏剧三种》(),并在《扬子江诗刊》《诗林》《飞地》《草堂》《中西诗歌》等刊物发表诗歌和译诗若干。

.02Mercury

水星诗刊●第6期

诗选

八十七年前,前辈诗人创下了这个记号。我们绝无掠美之心,惟愿循着这个“记号”继续走下去。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