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三体-小遥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中,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相似程度最高的行星,并且该星球本身位于宜居带附近,很有可能也曾经有过生命,或者现在正在孕育生命,所以科学家们才将探索的目光放在火星上。
除了探索火星得天独厚的星球环境之外,科学家们更乐于寻找火星演化过程的相关证据,为研究生命的诞生提供更加全面的资料,也为研究太阳系内行星的演化寻找新的思路。
近年来,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有关火星表面是否存在液态水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根据相关研究显示,火星表面曾经存在大量液态水,不过后来发生巨变,导致这些水资源慢慢消失,该星球也丧失了孕育生命的大好机会。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能够从有关火星表面的图片中看到火星的古老河床,想象这里曾经或许也拥有过短暂的生机。而令人们疑惑的是,既然火星的星球环境曾经如此优越,甚至还出现过水源,为什么未被命名为“水星”等更相符的名字,而被称为“火星”呢?
科学家解释称,“火星”一方面是受“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命名方式影响,另一方面也结合了它自身的特点,因为根据火星表面有大量橘红色的赤铁矿,远远看去火红一片,所以将其命名为“火星”。
作为太阳系三大岩石状行星之一,火星的内核同样是铁,外层是厚厚的硅酸盐,这里还有很多类似于地球的地形地貌,比如峡谷、火山和大量平原等。
根据相关研究,火星目前拥有一个相对稀薄的大气层,只不过以二氧化碳为主,与地球的大气层构造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火星表面很难达到恒温,太阳的热量到达此处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保存,所以火星的平均温度只有零下55℃。加上,火星缺乏板块运动,气体很少被循环更新,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科学家们曾经一度试图通过改造火星大气来创造一个恒温的环境,从而借助特殊的技术在火星表面模拟地球上的自然系统。但是随后发现火星没有磁场的保护,大气很难聚集起来,只能维持稀薄的状态。
不过,也有科学家认为,人类不应该因此灰心丧气,我们在未来还将拥有先进的技术,短时间内生活在封闭的生活舱内也不会有太大问题。所以即便无法改造火星,人类还会找到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为移民火星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5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