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我们对太空的想象就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数千年前,各个国家相关的神话故事也都是以太空为背景存在。时至今日,随着科技文明越来越发达,我们也终于知道地外所谓的神仙只不过是人们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幻想,宇宙深处也不过是漫无止尽的黑暗与寂寥。
然而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看起来无比平静的宇宙却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危机。年12月19日,当ESA(欧洲航天局)的“盖亚”卫星发射升空以后,意外观察到一颗正在逼近太阳系的红矮星。科学家们通过对这颗红矮星的运行轨迹分析,发现它或将在万年以后对地球构成威胁。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宇宙每个人小时候都曾仰望过星空,也都十分好奇星空中会有什么样的存在。天上那些一闪一闪的天体都是什么?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大概又有多远?甚至每个人都会在感官上有一种错觉,即便在同一时间,地外天体与地球的距离也忽近忽远。
事实上,人类肉眼所见的任何一个天体,与我们之间的距离都是十分遥远的。之所以能够接受到它们发出的“信号“,完全是依靠光的传播。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光速实在太快,所以如果用地球日常生活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完全是错误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滋养万物的太阳为人类甚至地球提供能量。借助太阳的帮助,人类才有机会发展到现如今这个阶段。但其实很少有人知道,我们所看到的太阳光,都是太阳在八分钟之前发射出的光芒。仅仅在太阳系内部,光速都需要消耗如此长的时间。可想而知,太阳系之外的星系,与我们之间的距离究竟是多么的遥远。
或许正是因为距离实在太过遥远,所以人类才会在千年以前对天体概念模糊不清。尤其是在地心说盛行的时代,人们以地球为宇宙中心,也不过是宗教维护传承,人们无法有效反驳得出的结果而已。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宇宙终于有了正确的认知。尤其是在曾经的日心说出现之后,尽管结果是错误的,但对天体运转的规律却第一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也正是在那以后,人们才理解了地外天体的基本运行规律。
以现如今的可观测宇宙为例,宇宙中存在的天体大致可以分为行星、恒星、卫星以及彗星等,很多特殊的天体也都是从以上几种天体演变而来。以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的黑洞为例,其实就是由于具有极大质量的超巨星塌陷形成。当它的对空间的扭曲到达一定程度以后,连光也无法脱离。
除此以外,宇宙基本结构组成也比较容易理解,在现代天文学界中,科学家们将宇宙结构从地月系统、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星系群、星系团等进行详细分类。如果仔细了解个中区别就能明白,人类在整个宇宙之中,甚至连沧海一粟都算不上。
红矮星如果说黑洞是由极大质量的恒星天体坍缩塌陷形成,那么红矮星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从外观上来看,红矮星其实就是指外表颜色偏红,且表面温度相对较低的恒星。在所有主序星的恒星之中,红矮星是相比比较“冷”的M型以及K型恒星。
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其实简单来说就是,红矮星自身的质量一般不超过太阳质量的一半,表面温度也没有办法和太阳相比。当然了,这也主要是类比对象不同,如果是和地球相比,红矮星的温度其实同样可怕。
在太阳系所处的银河系中,尽管有大约亿到亿颗恒星存在,但其中绝大部分其实都是红矮星。而在整个宇宙空间之中,红矮星也占据了所有恒星数量的四分之三。由于表面温度在天体单位中实在算不上突出,所以如果是依靠肉眼观测,人类根本无法观察到红矮星的存在。
除此以外,随着对红矮星的了解,科学家们还在曾经一段时间里设想过人类移民的可能性。毕竟从红矮星的特征来看,相对温和的表面温度更容易为周边的行星创造生命诞生的条件。
就当这个设想越发完善以后,哈勃望远镜却意外发现,如果想要让周边行星拥有适合的温度,行星与红矮星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十分接近,甚至小于水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可如果到达了这个距离,无论红矮星发生任何异变,都会对行星造成致命打击。在这样的情况下,科学家们也只好选择放弃。
Gliese当某一种星体或者某一个天体被断定无法存在生命以后,科学家们对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