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起设计ID:together-design」
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有些瞬间将载入历史。
6月17号上午9时22分,全国人民都见证的时刻,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把三名航天员送入了中国空间站,举国沸腾!
在美国拒绝中国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十年后,我们建造了属于自己空间站。
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使用中文操作自己研发的麒麟操作系统,植入WiFi的核心舱,数据传输速率与地面几乎没有区别。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这是就种花家的浪漫,也许年幼的孩子淡忘了曾经遨游太空的梦想,但国家依旧牢记并实现了它。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开始,到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再到探测月球、火星,重要的历史时刻不仅被我们记在心里,也被定格在邮票上。
太空或许遥远,但翻阅每一枚邮票,就能回顾起向太空迈出的每一步。
想把中国航天历程都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这册《太空中国》邮票。
15整版邮票,枚珍邮,记录中国航天的重大事件;还收录天文现象邮票,从百年一遇的天文现象感受宇宙之美。
收藏证书、收藏票一应俱全,限量套,不可多得!
翻开这册航天主题的邮票,让我们回首过去,重温一下航天梦的实现。
中国梦中一定有航天梦的位置。
中国人对浩瀚星河的向往可以追溯到千年前,古人记录二十八星宿,设观星台记录天文现象。
敦煌壁画上的飞天画像,都在说天空这个由来已久的向往。
(中国梦邮票)
航天系列的邮票不应该少了《飞天》,古人飞天梦延续至今,终于有了对“天”的回答。
这版飞天邮票取材敦煌,两名天女身姿飘逸,是古人对天空之上的美好幻想。
如果说《飞天》是缘起,那么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的发射就是圆梦的开始。
这版特别发行的五十周年纪念邮票上,东方红一号卫星在以浩瀚的宇宙为背景,又贴近着地球,寄托着亿万人的期盼。
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东方红》的乐曲从太空传到了世界各地。
《太空一日》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让我们再次回忆起了航天英雄杨利伟。
时间来到年10月15日9时,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为了庆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特种邮票。
不仅大陆发行了特种邮票,香港、澳门也同时发行,三大小全张一次集齐。
(香港发行的邮票)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杨利伟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
所以三版小全张上都能看到航天英雄的身姿,非常有纪念意义。
(澳门发行的邮票)
航天事业里有很多首次,首次载人飞行之后,神舟九号实现了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邮票上记录着神舟九号发射升空的瞬间,以及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工作的定格。
神舟九号于年6月16日发射升空,中国邮政于6月25日发行了《航天》个性化服务专用邮票1套,另带一张附票,以作纪念。
仰观宇宙之大,每一个天体都是一处秘密,我们不断地去探寻。
月亮与中国人的情谊zui深,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发射的月球探测器叫嫦娥三号,巡视器叫玉兔号。
《嫦娥探月》个性化邮票记录着“嫦娥三号”的月面软着陆。
《中国首次落月成功纪念》特种邮票上,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巡视器正停留在月球表面,探索月球。
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互拍成像标着着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中国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就在今年的6月27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和巡视探测系列实拍影像。
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之后成功着陆于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发射成功》邮票,整版邮票保留着火星和宇宙的背景,单张邮票上,天问一号飞行在地球和火星之间飞行。
《太空中国》还别出心裁的收录了天文现象系列特种邮票,难得一遇的天文现象被印制在邮票上,是一种独特的记录。
这套邮票印制精美,每版都分别根据天文现象发生的规律特点,设计了一些动物和地貌的剪影,增添了趣味性。
日环食形成的瞬间,邮票下方的地景选择了平缓的喀什特山貌与黑颈鹤的剪影。
日环食邮票首次巧妙运用高亮点工艺材料营造出日环食边缘明亮、生辉的效果。
月全食邮票中,夜光墨的使用来表现满月到月全食过程中不同亮度的月光效果。
地景选择了亚热带的海洋的椰林与海豚剪影,寓意“海上升明月”。
流星雨邮票的立体幻彩材料突显出时而一泻千里、时而一闪即逝流星雨的效果。
地景选择亚热带雨林与亚洲象的剪影。
大彗星邮票的特殊材料表现出大彗星的丰富层次,犹如夜晚的星空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邮票地景选择了寒温带的针叶林与麋鹿的剪影。
水星凌日邮票用深蓝色背景和独创性景深透明材料,烘托票面立体层次视觉效果,在紫外灯照射下,能清晰的看到整套邮票黑色剪影的线条荧光效果。
地景选择了戈壁滩上的梭梭树与驼队的剪影。
这套邮票不仅在印制工艺上十分用心,还可以通过支付宝AR、“中国集邮邮票百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1442.html